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太品的网上家园

——作品均原创,引用需注明——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刘太品,1964年10月27日生,山东单县人。1998年起任中国楹联学会驻会秘书、会长助理、副会长,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,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教育委员会主任、宣传出版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,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。系央视多届春晚春联及对联节目撰稿人。出任全国性征联评委三百余次,在中华书局出版有《对联入门》《古今行业楹联》《中华春联实用手册》《中华楹联故事》等。主编《中国对联作品集》等,执笔编写《联律通则导读》、《清联三百副》等,主持编纂《中国对联集成》(全国卷)。

《联海拾贝》序言  

2010-10-09 08:10:43|  分类: 诗联图书序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、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理事、常德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钟胜天先生的大著《联海拾贝》即将付梓,嘱余为序,惶恐之下,乃披览书稿,略述感想,忝置卷首,权引读者进入正题。
    在对联文化发展的长河中,一副副佳联妙对就像一只只五色斑澜的贝壳,闪耀着令人目眩的奇异光彩,作者则援引牛顿的比喻,把自己当成一个在沙滩捡拾贝壳的孩童。作者把捡拾来的一副副妙联进行了如下两种方式的加工:一是用趣味的文字叙述佳联的产生经过,这样就形成了“对联故事”或是“对联本事”一类的趣文。二是用条分缕析的方式对妙联的形式与内涵进行品鉴,这样就形成了“对联赏析”一类的论文。
    我们知道,“谐巧性”是对联文体的一大本质属性,也是对联文化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,妙趣横生的“对联故事”就是对联文化谐巧性的体现,古往今来,大量佳联趣对就是靠着“对联故事”这一载体而得以广泛流传。《中国对联大辞典》对于“对联故事”的定义是:“对联故事有关以对联为内容的故事和传说,侧重于讲述一副对联产生的经过,通过故事情节和对联内容,表现撰人的身世、遭遇、情操、情感和智慧,或表现出句人与对句人出题、答对中的性格冲突和戏剧性的变化,便于口头讲述和流传。因其中一部分内容只是民间传说,故不能视为史料。”钟胜天先生笔下的对联故事,涉古及今,或显睿智,或喻讽刺,可以说篇篇是美文,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。在虚拟的对联故事之外,还有一类客观真实记录某一对联产生“本事”的“对联故事”,这就是本书中涉及时政对联以及作者身边人对联的那些文字,这类文章是作者真实感受或亲身经历的写照,读来亲切、自然,既有史料价值,又可当成新时代的“联话”来读。
    对联鉴赏应该是对联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,但理论性过强的一类鉴赏文章,常常枯燥而缺乏可读性,钟胜天先生的对联赏析文章善于选择题目和角度,可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掌握对联基础知识、创作技巧以及欣赏方法。像其中的《寿联纷呈,回味无穷——最佳寿联艺术风格赏析》、《妙联咏石,韵美味醇——马萧萧奇石妙联艺术风格赏析》等篇,都是在其它地方读到过且印象深刻的文章,读后能给人以很多教益。
    此外,作者在书后还附有一些联律知识及创作工具一类的文字,这使得本书在知识性、趣味性之外,又具有了一定的资料性。相信本书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衷心喜爱,也希望钟胜天先生把本书的印行作为一个新的起点,在今后的岁月中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精彩的对联文化美文。
    是为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刘太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0年9月
    (序言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、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、中国楹联学会会刊《对联文化研究》主编。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0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